已经开了春,天气逐渐暖和起来,阳光照在身上甚是惬意。窝了一冬天的人们趁着这暖和的阳光开始活动起来,老苏固将自己那把已经微微发白的老藤椅搬到院子里面,将心烦意乱之事都抛之脑后,好好的享受起这午后的阳光来。在院子的另一边,苏张氏和儿媳妇将衣服,被褥都拿出来晾晒,好除去这一冬天的潮湿之气,婆媳俩边敲打被褥,边低声交谈着,生怕将苏固吵醒。
儿媳妇王氏出自洛阳的富贵之家,自幼锦衣玉食,早些年,苏固在朝中为官,在文章上又显名在外,因此结下了这门亲事,哪想到朝中十常侍当道,做官多得使钱,苏固为官清廉,哪里有钱可使,十常侍便随便寻了一个理由将他罢了官,苏固一气之下就举家回了家乡扶风,本就没甚积蓄的苏家,生活日益艰难,这几年先是辞退了下人,后又开始典当东西,因此苏张氏对这个知书达理,勤俭持家的媳妇总有一丝歉疚之情,安慰道:“这两年在苏家你受苦了。”
“婆婆,一家人哪用说两家话,我既嫁入苏家,便是苏家人了。”王氏甚是乖巧,知道婆婆心中对生活的忧虑和担心,紧接着安慰道:“如今父亲被苏家选为族中长老,每个月会有一些孝敬钱,再加上阿大每月教授私塾,生活总是可以维持的,婆婆不必过分忧虑。”
哪想到张氏听了这话之后,眼中的忧愁,更添几分,她先瞅了一眼依然躺在那闭目养神的苏固,然后才低声道:“今年族长主动上门,对着你爹爹说了一大堆恭维话,又让他做族中长老,我只怕是他们想让……”接下来的话张氏没有说出来,王氏却是清楚的,在扶风有两大家族,一个是祖上出过苏武的苏家,一个是祖上出过马援的马家。这苏家因为苏武对汉朝忠贞不二而起家,因此便以忠为家训,苏武去世之时,更是留下祖训,苏家每隔五年就得派一名子孙,去他当年放羊的地方看看,以示后人不要忘了这个忠字,而今年正好是苏氏子孙要远去塞外的年份。
当时族长上门的时候,王氏也有几分疑虑,只是苏固却是欢喜异常,作为儿媳妇的她便只能将疑虑按在心底不提,此时听到婆婆说出来,虽然双眼中的忧愁更是浓厚,却也只能往好的方面说:“婆婆却是多虑了,本家本就只是苏家旁支末系,再说了阿大和我还未有子嗣,而阿二更是苏家的灵龟儿...